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

針對非音響迷的音響產品該長怎樣?

沒碰過所謂的“組合音響“的人,通常會有這些疑問...
1. 啊?CD不是直接接喇叭嗎?還要接擴大機啊?
2. 啊?為何要分前後級擴大機?做啥用的?
3. 喇叭後面那四個接頭要怎麼接線?為何要四個?
4. 啥?線還有分好壞啊?那要買多貴的線才行?
 
至於更沒概念的人,如,女人,更是會問這種...
5. 這一堆機器到底要怎麼開機啊?常常一開機就碰一聲,嚇死人...
先開下面這部再開上面這部?啊?關機還要反過來?這麼麻煩...
不能自動化嗎?
 
以上算是初級問題,進一步的是...
6. 為何整套買回去擺在我家聲音就是不好聽?為何音響店裡聽起來比較好?
房間吸音不夠啊?
7. 那有些時候就會轟轟叫震的耳朵痛,又是怎麼回事?
駐波?哪怎麼辦?
8. 喇叭不能靠牆擺啊?一定要拉出來?很佔空間勒~
9. 這喇叭和我家的裝潢不搭...
10. 喇叭能不能藏起來?某些顧客或是室內設計師會這麼問,比較美觀...
11. 這一堆機器亂七八糟的線不能隱藏嗎?
12. 拉那一長條喇叭線很醜耶~
 
 
“這些問題是因為怎樣怎麼,所以所以...“
內行人都知道怎麼回答,也不覺得是問題,
“這樣做是有它的道理的~“
嗯...當然可以擺出行家的姿態這樣說...
那是否就表示,音響只能做內行人的生意?也就是有興趣鑽研的人的生意?
 
如果沒有傻瓜相機的出現,那有幾個人會去買單眼相機?
“傻瓜相機拍出來的照片比單眼差多了“,沒錯,那你是Leica還是Zeiss?如果不是,
那你想做Leica還是Zeiss?還有機會嗎?
還是你想做Sony?
單眼相機很好賺,單價很高,但數量有限,總營業額絕對小於傻瓜相機,
也遠小於如今由Sony佔有大半市場的自動化單眼相機
 
另一個例子是汽車,手排車好,還是自排車好?
手排車好賣?還是自排車好賣?
某個小貨車廣告“這隻連我牽手都會駛“
 
事實上音響界就有個類似的例子,LP好?還是CD好?
哎,單是調針尖高低、VTR、針尖重量、側向拉力...就煩死人了...
管它LP再好,我也沒空玩
 
有沒有可能,製造出如同Sony自動化單眼相機的音響系統?
不是非常好,但遠比傻瓜好多了,用起來又簡單方便,
也就是那種,不到Hi End程度的音響,但遠比床頭音響好多了,用起來又簡單方便,甚至,外觀漂亮!
 
上面列出的問題,
1, 2可以一部機器解決,沒必要分幾部,增加機箱成本而已,機箱該佔了很大的一部份成本吧?
“看起來像床頭音響,沒賣頭...“
若是做出質感與份量,甚至獨特的造型,未必不能脫離沒賣像的評語吧?
維持19吋面寬,高質感的面板,重量又足,不至於聯想到床頭音響吧?
若是如同山靈之類的,以CD唱盤造型為主體,更顯得獨特,是否可行?
 
3純粹是噱頭而已,誰用過bi-wire?更別提bi-amp,有必要留著嗎?
為了這個還得搞跳線勒~
 
4何不直接奉送線材?線這種東西,大半是唬的,大量訂購,價格就能壓得很低吧?
外觀做的漂亮,奉送也體面,就說是本品牌專用線,有何不可?也省去外行顧客的擔憂...
顧客真要換,他就自己搞定囉~
 
5做成一體,就很容易解決,就算是分體,也可以連動控制,
甚至笨一點,做個專用插座可以設定開機順序的
 
6, 7比較麻煩,若真要解決,得要用上等化器,
類比等化品質不佳,要做到好,單是那一堆調整的可變電阻成本就嚇人
數位的比較容易做的好,不過成本與複雜度都不低,
高級的可以如同AV擴大機的做法,自動校正,
其中最高級的是如同Lexicon那樣,單是低頻就用上四隻麥克風校正,
便宜的做法是加上一個比較小的DSP,可以輸入等化參數,也就是用service取代這部份的成本,
裝機時跑一趟,帶一組校正器去收集參數,再傳入音響中,就搞定,
當然,這還是要花不少時間開發,也會增加些成本,
反過來看,也是一種與其他品牌的差異化
 
8. 這個得靠喇叭設計囉~應該可以解決吧?
 
9. 若單是色系,還好處理;若是風格,那就比較麻煩...
 
10.就算是主聲道,應該也不是不可能吧?少了外觀要求,可能還更便宜
 
11. 作成一體的,就解決囉~
 
12. 這就難了...改成無線問題一堆....無法達到高品質聲音的要求...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