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,當年B&W Nautilus 當年發表時,定價120萬,如今勒?
這篇裡的數字(http://audio.u-car.com.tw/detail.asp?articleid=166&typeid=3)是395萬!
一漲3.3倍!
英磅漲不到2倍,那多出來的二倍是怎麼來的?
因為銷量小,所以要漲價平衡成本?
這種等級的產品,無所謂量vs價的關係吧?
賣120萬與賣395萬,會影響量嗎?
不會吧...
難怪要漲價!
反正會買的就是會買,儘管漲吧!
這樣搞下去,整個業界根本就不願意做低價生意。
賣高價音響好賣?還是低價好賣?
高價量少,低價量大,表面上如此,
但高價要花多少工夫?低價要花多少工夫?
二者都需要打廣告,
高價產品的顧客一聽,大概就很爽快的付錢了,錢對他們來說,不是問題,台灣現在的資本家多得很,生意真的不難做。
低價產品的顧客一來又來再來,聽了非常多次,還不見得要買,這生意...實在很麻煩,又賺不多...
你要做那個?
也難怪HiFi音響要漲價,不漲白不漲,不貴顧客還嫌寒酸勒~
難怪HiFi音響市場越來越局限於少數人,難怪年輕人不買HiFi音響,根本就買不起,等級差太多了...
昨天去音響展,絕大多數參觀者都是中年以上,甚至可以說,大半都比我還年長,年輕人只有少數幾隻...
而許多高價品牌根本就沒打算利用這次推廣形象,房間裡只擺一張椅!
我進去,理都不理我,繼續聊天打混,甚至根本就沒放音樂...
擺明了,會買的就是會買,無須耗時憑真工夫爭取客戶。
再看看,幾個老廠牌,Dynaudio、ATC...房間裡,永遠是塞的滿滿的,
可見得參觀者都是多年的音響迷,確實沒有年輕人...
甚至連那些顯然就是看報紙湊熱鬧,只會問“水果日報上那個幾百萬喇叭的是哪一間?“這種人,也都是些歐吉桑、歐巴桑...
年輕人真的沒幾個...
那,也就是說,HiFi音響市場在萎縮囉?
我懷疑...
音響品牌與代理這些年雖然換來換去,但引進的品牌持續增加,
音響店翻新擴大也越來越普遍,而且越是做高價生意的,越是豪華,
市場真的萎縮嗎?
或許只是如同台灣其他行業一般,結構變化了,
變化成往極高那邊斜,中間沒了,極低也沒了...
這,不就讓出一個大空間出來嗎?中低價這個大空間...
只是,要做這生意,該怎麼做?
如同過去的手法?這招若是有效,怎麼年輕人就是對音響展沒興趣?
或許,行銷管道與產品基本結構都該改變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