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感...
當年那Phantom of Opera,就覺得她唱歌簡直像殺雞,慘不忍聞...
去年八月去音響展,
各家廠牌demo劇院系統,不是唱習林敵翁,就是唱盲歌手...
這二位,也與我不投緣...
敝人見識淺薄,這些年來,也沒聽過這二位有啥大作傳唱大街小巷,人人朗朗上口...
demo他們的歌,不知道如何在人人匆匆而過的展場上,收到“驚艷”的效果...
若潛在顧客不留下深刻印象,這展豈不是白展了?
為何demo這些東西?
因為錄音好嗎?
錄音是選擇demo曲最重要的參數嗎?
音響論壇上另一篇,
談到英國那個歌唱節目又出現一位黑馬,Susan Boyle,
如同Paul Pods般,五天之內,Youtube有二千萬人看她的video,
為何?
只是因為她長得醜卻又唱的好?
若是她唱的是首自創曲,這二千萬人會覺得她唱的好?
她唱的是首名曲,多少人感動的名曲,正如Paul Pods唱的是“公主徹夜未眠”,
令人感動的熟悉曲目,更能表現出這二位歌聲的美好,與加乘的感染力...
為何要好音響?
為了聽好錄音?
非常傳真的車水馬龍道路的錄音也是好錄音,
好音響是為了聽這種錄音嗎?
好音響是為了能更加完整的傳達音樂的美好,那一切細節,
那一顰一笑,那欲言又止,那天真無邪,那柔腸寸斷,那千迴百折,那盪氣迴腸...
音樂啊,音樂的本質才是真正感動人心之處~
再好的音響,也無法讓人為毫無內涵的音樂而感動...
再爛的音響,也能讓人為了深刻的音樂而落淚...
demo時,錄音效果真的最重要嗎?
難道不該把音樂本質擺在第一位?
有人說,錄音室裡的設備總價,少說也是數百萬級,
難道會比絕大多數家用音響來的差嗎?
錄音師以此為生,聽過、嘗試過的錄音與設備之多可以想見,
對聲音該如何的理解與知識,豈不如尋常人?
以我自己的經驗,隨著自己的音響越來越好,
越覺得每張唱片的美好,越感動於那音樂,
少數能聽出錄音較差之處,則是明顯的為了一般音響能有平均表現而壓縮動態,顯然並非錄音師之誤...
真的有錄音很糟的唱片嗎?
demo好錄音,聆聽者或許能理解這套音響的好,
demo熟悉美好的音樂,聆聽者可能大為感動甚至流連忘返,
這二種狀況下,何者給人較強的印象?
何者又能讓人想購買這套音響?
買車時,
光看數據,內行人或許可以理解車的性能,但是會想買嗎?車不是拿來看數據的...
上車實際跑一段,任何人都能體會這車的好,
哪種狀況會讓人心癢難熬,念念不忘?
音響論壇另一篇,
Shelle Katz這位鋼琴演奏家,同時也是Podium Sound這獨特的喇叭廠的創立者與設計師,這麼說:
關心聲音重播品質的人是audiophile,而每天只聽錄音發燒唱片的人只能算是stereophile
買音響是為了聽那些令人感動的音樂,而不是那些錄音效果好的唱片,
你,想做的是哪種人的生意?
那一種人,才是數量龐大的潛在客戶群?
你,為音響投入的熱情,是為了哪個目的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